作者:黎荔

元封七年,即公元前104年,冬十一月甲子日正值冬至节,是历法起算的理想时刻。太史令司马迁等建议“宜改正朔”。汉武帝便下诏召集民间治历者二十余人,收集了十八家不同的历法,由太史令司马迁、方士唐都、巴人落下闳、历官邓平等人制订新历。邓平、落下闳等以天象实测和长期天文记录为依据,以正月为岁首,改元封七年为太初元年,施行太初历。推行太初历后,以正月为岁首。此后二千多年,历法虽然多次修订,但与立春相配合的正月岁首始终没有改变。《史记·天官书》明言:“正月旦,王者岁首;立春日,四时之始也。四始者,候之日。”今天正是大年初一,元朔之日,己亥年岁首。“元”为开始之意;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,月之朝,日之朝,所以又称“三朝”;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,所以又称“元朔”。

不过,今年的元朔之日,已在立春之后了。一年之中无立春,即无阳气来临。无阳为孤阴,不生。于人无阳,即无男相配,自然就是寡妇。这种立春在岁首之前的,无立春之年被称为“寡妇年”,来由在此。要说立春这个节气,在命理学上是非常重要的。在民间谶纬神学的传统里,以人出生时的年月日时立论,称为“四柱”;每柱配以天干地支,合起来为“八字”。此术以“四柱八字”推算人的命运,例如子平术,并不以夏历计算年月,而以二十四节气定年月,每月以序数为奇的节气为始点,以序数为偶的节气为中点。立春为一月(寅月、虎月)之始,惊蛰为二月(丑月、牛月)之始,依此类推。于是,在这套命理体系中,立春就成了年的起点。一般来说,立春多在正月朔后,但也有许多的例外。比如,今年就是大年三十即2019年2月4日11点14分14秒开始立春。我算了一下,除夕立春在同一天:2019、2057、2076,元朔立春在同一天:1905、1924、1943、1992、2038。不算多见,要等到下一个除夕立春同日,得到38年以后了。

如果说元朔之日的“元”,是岁月日开始之意,那么,立春的“立”也是“开始”的意思,立春为春季的开始。从立春交节当日,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,都被称为春天。立为建始,五行之气,往者过来者续于此,而春木之气始至,故称之为“立”。近来天亮得很早,能确实感到立春的来临,当然寒冷还将持续一段时间。立春那天,也就是除夕,我深夜侧耳细听,子午之交,戌亥之交,我听到了电视上春晚的欢呼声,礼花在半空盛放的声音,还听到了窗外风吹树叶沙沙的声音,那不就是春天到来的脚步吗?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,立春,就是人裁定天地时光的流转,以春为界,宣告新的一年开始了。之所以下一个石破天惊的“立”字,是凸显这个节气的来头与气势与众不同,有一种惊叹的意思在内。

这几年,频频有关于岁首是立春还是大年初一之争。其实,真的按传统来,岁首肯定是正月初一,从西汉起两千余年来,皇历明确说正月朔为岁首。北宋王安石《元日》已说清古人是哪一天过春节的,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元日即正月朔,大年初一。

元朔与立春,“元”与“立”,都是开始之意。私心里,我更喜欢“立”字多一点。立志,立业,立德,立言,立功,特立独行,标新立异,顶天立地,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。这个“立”字还有培养、塑造、成型之意。立春,说明了春天不是一天就能造就的,盛大的春天,是一步一个脚印跋涉出来的,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《论语》中“三十而立”,说首先要把人的价值观、人的本领塑造好,人成型了,才有办事的能力,才可以事事成功。如果没有这个品格的,很少能轻易成功,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,做出来的也是花里胡哨的,莫名其妙的,会随着时尚、流俗、外部评价而改变的,不太会变成自己的真正的事业。这种品格要从哪来?这种品格由人生历练培养,要慢慢地培养。

少年的灵魂仍处于绵软状态而未固定于一个方向,他们身上类似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那样的因素尚未牢固确立。虽然他们的身体正以迅猛的速度趋向成熟,但他们的精神在无边的荒野中摸索自由、困惑和犹豫。所以,孔子说“三十而立”,这一个“立”字,岂是那么容易?一个“大写的人”的确立,岂是那么容易?一个人在芸芸众生之中变成特立的个体,具有可识别的标记,点亮起一颗心,磨淬出一个灵魂,岂是那么容易?只有这样“立”住了的人,才可能具有高贵的本质——自我立法、自我负责、独立决断、独立行动的特性与能力。

而如今,也许是史无前例的,稳定盛世下,没有时代替年轻人完成成人礼。三十而立,立的也不过是成家立业的立;全副武装,对抗的不过是不断攀升的房价走势。当年的大学是以“立人”为要务的,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,是“北大”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,其中“北字”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,而“大字”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。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,即大学要“以人为本”。同时,也包含了鲁迅改造国民性的理念“首在立人”。而现在的大学和社会早已没有区别,标准一致,规则一致。我们现今的大学培养了许多没有“立”住的人,想起周国平说过:“没有立足点的自由不是自由。”那些没有立足点的人,他们哪儿都不在,竟因此自以为是自由的。在今天,这样的人岂不仍然太多了?没有自己的信念,他们称这为思想自由。没有自己的立场,他们称这为行动自由。其实,他们不过是随波逐流。

那些“立”住了的人,不一定非要功成名就,而是什么年纪知道去做什么事情,在每一个需要努力的阶段都能坚持努力,成为一个独立强健且有能力担当的人,不会在生活境遇的改变中,渐失尊严而变得懈怠、脆弱,或者放弃成长,又或者选择逃避。我想,为什么当代人迟迟不立?也许这牵涉到社会的断裂与高度失衡导致机会与资源的不均衡。时至今日,“立”的定义也有了各种各样的标准。对于什么是“立”,怎样才算成年,似乎没有人可以给出明确的答案。

无论如何,立春之后,元朔之日,我们还是要给一年开个好头,相信未来,认真生活。一个社会若处于转型时代,就意味着旧有的秩序有待调整,新的秩序尚待建立。一个国家(民族)漫长的转折期,不是一两百年就能渡过去的。在破未全破、立未能立的思想境况里,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需要经历“混乱”的煎熬。但生逢此间,我们也见证着一个时代的点滴变迁,我们的声音、动作和姿态也都是这一时代的声音、动作和姿态之一。过去的已经过去,未来的尚未到来,如立在茫茫无边汪洋中的一个岛屿上,继续开拓是我们一代人的职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