顺时而为,立春重养生
经过严寒,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春天,2月4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,“立,住,始也”,立春象征着春天的开始。中国古代称立春为“春节”,但此“春节”并非现代所指的春节。立春作为节气是指农历天干、地支纪年里每年的第一天,是每年干支进入下一年干支的一天,也被视为是一年的开始。春天是生机盎然的季节,春之旋律是“生”,养生饮食应该顺时而为。
生 发 养 阳 勿 受 寒
春为四时之首,万象更新之始,正如《黄帝内经》里所说:“春三月,此谓发陈。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。”意思是,当春归大地之时,冰雪已经消融,自然界阳气开始升发,万物复苏,柳丝吐绿,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,“人与大地相应”,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,向上向外疏发。
因此,春季养生必须掌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,注意保卫体内的阳气,使之不断充沛,逐渐旺盛起来,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,这个养生原则应具体贯穿到饮食、运动、起居、防病、精神等各个方面去。
立春节气多在阳历2月4日左右,此时气温尚寒,尤其北方地区仍为冰天雪地,故此立春节气初期养生仍以防寒保暖、慎减衣物、防止阳气外泄为宜,正所谓是“春捂秋冻”;立春之后气温逐渐转暖,人体气血从内向外走,毛孔腠理逐渐开放。立春后乍暖还寒气温不稳定,变化无常,倒春寒时常来袭,一旦遭遇寒冷袭击,毛孔会自动闭合,体内阳气得不到发散,容易产生“阳气郁”的现象,出现咽喉干痛、嘴唇干裂、大便干燥、食欲不振等上火症状。因此,此时养生需顺应天地之阴阳之气,固摄肾阳,使阳气得以宣达。
养 肝 平 肝 不 使 过
立春之后阳气生发,风自东方而来,春气通于肝,外风易引发内风,致肝阳上亢,再加上人体血液运行受气候影响,会引发血压的大幅度波动,所以平肝是立春养生之关键。
中医认为,人卧血归于肝。肝脏管理人体气血的分配,人在平卧的时候,血液会流到肝内,使肝气血充足调达,心脑供血充足。因此立春时节要顺应季节的昼夜变化,调整作息,夜卧早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以睡养肝。
养 阳 升 补 省 酸 增 甘
春季风大气候干燥,且变化频繁,天气阴晴不定,我们的身体易受温燥之邪侵犯。宜吃豆芽、韭菜、香椿等有助生发的食物,以免燥伤津液而伤阳。
春季应肝,五味入五脏,酸味入肝,具有收敛的作用,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,所以立春以后要省酸而增甘,如粳米、牛肉、枣等。
“咬 春”应 节 气
“一年之计在于春”,“咬春”是对一年伊始的美好祝福。立春日吃春饼称为“咬春”。中国民间在立春这一天除了吃春饼,还要吃一些春天的新鲜蔬菜,如豆芽、萝卜,既为防病,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。又因为萝卜味辣,取古人“咬得草根断,则百事可做”之意,还包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祈福,纳福祈年驱邪攘灾,除旧布新天地人和。
◎本文原载于《人民政协报》,图源网络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