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若昀输了,张国立也输了,面对资本,吴京的清醒令多少明星脸红
关于娱乐圈的新闻,被“亿”级的单位洗脑已是常态。
动辄上亿元的片酬,也让普通人认识到自己在巨额金钱面前的微不足道。
郑爽的1.6亿,张若昀的1.4亿,不管是主动索要还是被生父伪造,自己成为受害者,其实影视行业对金钱的疯狂追逐是我们难以想象的,这潭水或许很深,郑爽、张若昀可能都只是其中一个小角色。
不只是在片酬上做手脚,在金钱的巨大诱惑下,许多明星也会使用更多“高级商业手段”和资本进行直接博弈,期望“以小博大”。
这其中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就是对赌。
何为“对赌”,你可以把它当做一次风险很大的投资,也可以把它当做资本与明星之间的交锋。
对赌的形式比较多样,有明星参演电影和出品方签下关于票房的对赌,也有明星是以发行方的角色参与其中,这也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“保底发行”。
还有种情况也较为常见,明星自己的公司被行业大鳄高价收购,但前提是必须完成指定的年度业绩,否则就得自己贴钱补。
跟股市里的弄潮儿们一样,赢家往往只有1%,很多与资本对赌的明星,不管咖位大与小,最后都无奈吞下苦果,被资本玩弄、胁迫,甚至扼住“命运的喉咙”。
1、周星驰——“4年,10亿”
今天皮哥要说的第一位,就是我们的星爷周星驰。
2017年,星爷全资持股主要从事电影投资的公司PDAL,被上海新文化传媒以26亿的估计买去51%的股份。
星爷在这场交易中套现13.26亿元,而一并被投资者看重的还有周星驰强大的影视制作与票房号召力。
这时候星爷做出了一个承诺:2016年至2019年四年间公司净利润要达到10.4亿。
那时的周星驰,有这样的底气。
2013年上映的贺岁片《西游·降魔篇》豪取12.46亿票房,成为全球最卖座的华语电影。
2016年的《美人鱼》,更是斩获33.91亿,毫无悬念地拿下当时的年度票房第一。
要知道,这部电影的成本仅有3亿元。
在全民高喊“还星爷一张电影票”的风潮下,周星驰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,资本蜂拥而至。
不过可惜的是,PDAL公司在2016年到2019年的净利润仅仅只达到了6.52亿,并未完成既定的目标。
星爷和资本方一样,显然高估了观众承受同类型电影的耐心。当情怀的外衣不在,充斥着广告和老梗的星爷电影,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。
之后的《西游·伏妖篇》和《新喜剧之王》双双扑街,票房口碑都未能达到预期,星爷也只能在这次对赌博弈中败北。
不过在这场巨资豪赌中,周星驰并不会输,因为他已经提前套现13.26亿,即使因为对赌赔了一些,但净留在手里的钱仍是一笔相当巨大的财富了。
2、张国立——“钱要挣够”
很多人没想到,已身居影视圈最顶端的张国立,也是对赌的受害者。
张国立的影视作品大都停留在小时候的记忆里,在众多作品的加持下,张国立在圈内的地位一直是无可动摇的,尤其随着年龄渐大他的资历也越来越高,有的颁奖礼上我们也会看到他站在舞台上对着后辈演员“指点江山”。
按理说这个级别的大佬应该甚少露面了,但这几年我们却能在银幕和综艺上频繁看到张国立的身影,各大场合需要张国立镇场面不假,但我们也能从中看出张国立有一些苦衷,令他头疼的,也是对赌。
2013年,华谊兄弟以36倍溢价收购了浙江常升,张国立转手又用这笔钱买了华谊的股票。但关于收购,双方也约定了年度业绩上的要求,如果达不成,就只能张国立自己补窟窿。
虽然还在为对赌“冲业绩”,但张国立本身的艺德值得尊重。即便这样的状况,他也没有出演资本扶持的圈钱烂片。
所有的工作,他都会坚守自己影视作品的质量底线。这或许也是只属于老一辈演员的职业操守。
3、张若昀——“1.44亿,把亲爹告上法庭”
许多人只知道张若昀把自己的生父张健告上了法庭,却不知道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。
其实这背后让父子反目的,依旧是资本和对赌。
张若昀从小跟父母关系不好,尤其是父母的离婚对他打击很大。之后父亲张健再婚,张若昀被排斥在家庭之外,跟着爷爷奶奶长大。
出道的时候,张若昀因在父亲导演的《雪豹》中表现出色被观众熟知。但2016年张若昀的婚礼,父母都没有出席。
我们可以看出背后种种家庭纠纷对张若昀打击很大,他逐步退出了父亲的公司,卸任法人代表、董事长职务的同时,将手中的股份全部转让。
此时,他已经与张健没有任何利益上的瓜葛。
随后,张若昀因《庆余年》一炮而红,身价飞涨的同时,父亲张健开始眼红。利益驱动下,张健开始“伪造”张若昀签名,并替张若昀签署了为期两年,价值2亿的《合作协议》。
同时,张健将华策影业预付的1.4亿装进自己的腰包。
张若昀对此事知情与否尚未可知,但从他“没签过约,未曾收钱”的回应来看,他是不愿意接受这样类似“工具人”一样的工作的。
而面对如此巨大的数目,被贪财父亲卷进这个漩涡的张若昀自然不干,所以一纸诉状,父子反目。
不管未来如何,总之两人终究是输给了资本……
4、王宝强——“28亿赌局”
2018年7月,《疯狂的外星人》制片方欢喜传媒与霍尔果斯乐开花影业有限公司,签订了保底发行协议。
这个保底发行协议,实际上就是对赌协议。
与欢喜传媒对赌的发行方乐开花影业,是王宝强的公司。28亿的对赌票房,也刷新了中国影视圈对赌的纪录。
如果《疯狂的外星人》票房低于28亿,乐开花影业需要向出品方支付7亿元的保底收入,还要再负责解决2亿的宣发支出。如果票房超过28亿,净收入里乐开花影业才可以拿走7成。
这么一算,电影还没上映就有9亿压在了王宝强身上,不过他依旧充满信心,毕竟宁浩+黄渤+沈腾的组合简直就是“王炸”,拿个30亿起步的票房应该没多大问题。
可惜,《疯狂的外星人》整个春节档的票房只刚刚过了22亿,按照分账收入和约定分成算下来,乐开花影业只能拿到8.67亿,王宝强净亏3300万。
面对一场28亿的豪赌,亏3300万似乎不多。但在这样的赌局面前,作为个体的人很难不受到影响。
心怀“资本梦”的王宝强进行了不少这样的投资操作,其中有一项投资同样也以失败告终,老板还迟迟没有回国,希望王宝强下次出手前,可以慎重些。
资本是一把双刃剑,有人输就有人赢,影视圈里也有少数大赢家,比如徐峥、吴京。
徐峥——“回报10倍”
徐峥不仅是导演,演员,更是个聪明人,思维活跃,很是机灵,是资本操盘的一把好手。
2015年5月,徐峥出资1.75亿港元,成为“21控股”股东,占股19%。
4个月后,徐峥用自己持有的《港囧》47.5%净票房分成权益,以1.5亿的价格卖给了21控股。
也就是不管电影上映后票房如何,徐峥已经提前将1.5亿收入囊中,如果电影上映票房很高,他也能通过21控股继续获得股东收益。
这事还没结束,后来21控股更名为欢喜传媒,开始聚集了一大批导演,阵容豪华,而且合约期大多长达6年。
《我不是药神》、《流浪地球》、《疯狂的外星人》……都让股东之一的徐峥赚得盆满钵满。
值得一提的是,《疯狂的外星人》虽然只拿到22亿票房,但欢喜传媒却早早拿到了7亿收入,被收割的,就是前面提到的王宝强。
吴京——“卖房,赌赢”
跟徐峥不同,吴京的胜利是血性的,就跟他在《战狼》里一样。
吴京也是中国电影圈少数几个能漂亮战胜资本的人。
之前有次采访,吴京曾放出豪言:“这些年被资本绑架的电影全死了。所以我不能被资本睡,我要睡了资本。”
事实证明,他兑现了自己放出的“狠话”。
为了拍《战狼2》,吴京把房子抵押了,结果,片子斩获56.93亿票房,不仅拿下中国影史票房第一桂冠,吴京也一次赚翻。
可能是因为《战狼》,吴京培养了尖锐的选片眼光。《流浪地球》拍不下去的时候,吴京豪投6000万,最终电影口碑炸裂,斩获46.86亿票房。
当年的豪言壮语,如今已然成为现实。无论在影视作品中还是现实里,吴京都是那个战之能胜的硬汉,而且无论取得了多么耀眼的成绩,他始终保持着清醒。
除了以上几位演员外,还有不少明星为了和资本对赌的事苦心竭虑,大众最熟悉的就是当了老板却仍在拼命接戏的杨幂。
资本市场本身充满魅力,同时也伴随着巨大危险。
有人因资本一夜暴富,有人因资本输掉了内裤。但有一个事实是肯定的,面对资本的巨大诱惑,没有哪个明星能置身事外。
对赌,本质上就是一次金额巨大的赌博。在一次次赌博中,有人陷入迷茫,有人愈加清醒。
但他们不知道,在金钱编织的这张大网里,无论水平多么优秀,人脉多么宽广。
参与的每个人,都只不过颗棋子罢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