阖家团圆,还是良俗吗
春节团聚,应该说是传统。这个传统,之所以能够流传几千年,一个重要原因,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,一家人团聚就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。
中国的社会基础,就是小农经济,人们祖祖辈辈以男耕女织为生,人们依附土地,活动范围非常有限,男婚女嫁的范围一般在方圆十里之内。不要说春节团圆,就是平时,也是一家人生活在一起。春节团圆,根本就不是一件需要费力气才能办到的事。
当然,在古代社会,也有离家外出的情况,比如进京参加科举考试,比如外出为官,当然也有外出经商的情况,古代戏文以此为题材,演绎出悲欢离合的故事。事实上,正是因为这些事例的稀少,所以成为作家的选材内容,足以激起人们的关注兴趣。这跟写武松打虎表现其勇猛,而不能写武松打狗,是一个道理。
在一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一起的社会传统中,由此产生“父母在不远游”等规则,也有“过年阖家团圆”的要求,因为容易落实,就能够长期执行。
可是,社会发展到现在,人口流动速度越来越快,人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,离开家乡到天南海北学习工作的人,是越来越多;在男女婚嫁方面,找一个千里之外的人结婚的人,也是越来越多。春节也就是几天的假期,要千里迢迢赶回家过一个年,难度很大。现在,对于不少家庭来说,要做到“春节阖家团圆”,已经很不容易了。
文化具有强烈的惯性,习俗的力量,说到底,就是一种社会文化的惯性力量。况且,“阖家团圆”又具有温馨的家庭因素,因此,直到现在,“阖家团圆”依然是春节的重要象征。虽然,现在人们要达成“阖家团圆”的目标,难度是越来越大。人们依然在呼唤“阖家团圆”,人们依然要克服重重困难赶回家过年。
公序良俗,是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和谐温馨。那么,“阖家团圆”已经到了令不少人勉为其难的地步,一些远隔千里的人,因为各种机缘而结婚的人,为到底是到娘家过年还是到婆家过年,闹得不可开交的事,也有不少。“阖家团圆”的习俗,已经给不少人带来许多的麻烦和矛盾。那么,“阖家团圆”还是需要遵循的公序良俗吗?
人事有代谢,往来成古今。古往今来,很多习俗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被人们抛弃了。比如,在古代,寒食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,承载了厚重的社会文化。现在,还有人过寒食节吗?恐怕有不少人都没听过寒食节了吧?
在人口大幅度流动的今天,是不是一定要固守“阖家团圆”的习俗呢?我们是不是要为“阖家团圆”而千里奔波回家过年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