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文字中证道。——唐泪

成名前夜已无须回顾。

不用惋惜那些实力派唱将未能入列。

也不必说谁即便没有天王称号,也有本事独领风骚。

更无谓探讨第五天王正位的可能性。

天王列位,是市场的选择,他们垄断了唱片销量的前四名。

这种态势横跨了整个九十年代。

所以四大天王被称作香港乐坛的巅峰。

能够横压整个华语娱乐圈。

足以堪称神话。

就香港的乐坛颁奖礼的竞逐而言。

若从1992年开始,四人总共同台次数为七次,此后在2001年有最后一次双王出席。

以十大劲歌金曲的重量级奖项做参考,回顾一下竞逐情况。

#

十大劲歌金曲最重量级的奖项当然就是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和「金曲金奖」两项,「最受欢迎」是香港歌手的顶级荣誉,一如金像奖的影帝影后,「金曲金奖」则类似最佳电影的概念,侧重鼓励主创团队,这其实是非常清晰的定位。

比如刘德华能拿六届「最受欢迎」,是因为他是四人中歌影发展最均衡的一个,所以并不奇怪。而郭富城之所以拿三届「最受欢迎」而没能拿一届「金曲金奖」,第一是个人意愿倾向,其次是天王争霸期间,大奖本身就不够分,也更不可能双奖同颁。

所以歌手拿了大奖应该恭喜,但不应该当作唯一标准否定其他人。

说回正题。

郭富城正式回到香港这一年,刘德华从宝丽金的子公司宝艺星跳槽到华纳,不然宝丽金就将坐拥三王,次年,郭富城从华星转投华纳,两个香港最大的唱片公司对垒的局面成型。

这一年黎明拿了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张学友则第三度蝉联「金曲金奖」,刘德华仅拿到一个新设立的具安慰性质的「国内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张刘二人均入围两首金曲,黎郭一人一首。若论奖项,郭富城可谓惨淡,从重量级奖项角度来看,则可以说宝丽金完胜华纳。

1994年,刘德华重夺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「金曲金奖」则由黎明获得,新设的「国内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更名为「亚太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给了张学友,三大奖瓜分完毕,仅留了一首金曲奖给郭富城。

1995年,刘德华从华纳跳槽艺能动音,郭富城虽然推出了震撼乐坛的大碟《纯真传说》,但三大奖项照例由另外三人瓜分,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落到黎明手里,「金曲金奖」转到张学友手里,「亚太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又给了刘德华。

到了1996年,张学友和罗美薇注册结婚,同年度第一次夺得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「金曲金奖」给了黎明,刘德华再捧「亚太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而无线或亦觉得这个奖项分法对郭富城太过不公,该届专设了「至尊舞台大奖」给他,当然实至名归。

1997年,郭富城推出了唱片《爱的呼唤》,第一次夺得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一扫阴霾,又凭这首歌获得了「最受欢迎广告歌曲金奖」,黎明蝉联「金曲金奖」,张学友拿「亚太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刘德华则一尝此前郭富城在颁奖礼上的落寞感受。

讲个题外。

在四人竞逐的背后,其实一直都有唱片公司角力的影子。

譬如郭富城从1992年到1996年,连续五年都只能一首歌曲入围金曲奖,大奖悉数与他无缘,直到第六年才强势登顶,一吐心中块垒,而这些奖项的归属其实也并不完全由歌手的实力决定。

又比如郭富城1995年《纯真传说》,1996年《听风的歌》,1997年《爱的呼唤》,词曲俱佳,唱功超卓,每一首都是年度大热,就没资格拿一届金曲金奖?张学友销量一直领衔四人,1996年之前就没资格拿一届最受欢迎男歌星奖?刘德华1991年《一起走过的日子》和1998年《你是我的女人》也质量极高,若拿金曲金奖其实也全无问题。

而从之前的颁奖礼回溯可以发现,1993年才是四大乐坛竞逐的真正起点,而1993年到1996年四年期间,基本就是张学友和黎明轮庄两个大奖,及至1997年郭富城强势登顶。

当司仪念出郭富城名字的刹那,全场掌声雷动,黎明、张学友和刘德华亦第一时间热烈鼓掌,郭富城初时合掌掩面,站上台时已红了眼眶。及至发言时,会场内的欢呼声依然经久不息,那些一路陪着他走过来的歌迷们,亦倍觉感慨,与振奋。

在他致辞时,台下的小美亦在好友的抱拥中掩面而泣。

他付出了多少努力,也唯有他自己,身边的小美,以及这些不离不弃的歌迷知晓和看在眼里。

进入正题,回看一九九八年。

郭富城正式签约了百事可乐,广告歌曲《唱这歌》与全新广告《有没有》风靡全国,与,与珍妮·杰克逊合作以「百事爱神版Ask For More」广告,主演电影《风云之雄霸天下》夺得首个一番年冠,在红馆连开25场《百事郭富城一变倾城演唱会》。

刘德华有《龙在江湖》和《赌侠1999》两部电影上映,分列香港十大票房排行榜第四和第五位,第三次登陆春晚,与张信哲、毛宁合唱歌曲《大中国》。

黎明拍了《玻璃之城》和《真心英雄》,演技表现出色,并凭借电影主题曲《今生不再》获得第1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奖。

张学友在新专辑《释放自己》中尝试了说唱乐,也推出了有史以来最高难度的歌曲《头发乱了》,客串了郭富城电影《安娜玛德莲娜》。

天王之名以歌坛为起点,其后逐步弥散,涉足到影坛、广告代言和慈善等多个领域,呈现出一种史无前例的强势跨界状态,就如一个超大型黑洞,将绝大部分粉丝和资源聚合,因之造就了十年神话,而在最巅峰之时,乐坛衰退的阴影亦已潜伏待发。

这种情势,与影坛「双周一成」的脉络走势几乎完全相同。

或许这就是时代与王者的共性。

而这一年,是四人在乐坛竞逐的最后一次同台。

1998年十大劲歌金曲。

郭富城蝉联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这也是天王争霸期间唯一的一次连庄纪录,黎明则第三度蝉联「金曲金奖」,追平了张学友的纪录,而张学友又蝉联了「亚太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,刘德华再次落寞。

1998年十大中文金曲。

全年最高销量歌手大奖为刘德华、郑秀文、黎明、郭富城和张学友,而销量冠军则照旧是张学友,「全球华人最受欢迎男歌手奖」由郭富城夺得,刘德华获得「四台联颁传媒大奖」。

1998年叱咤乐坛颁奖礼。

「叱咤乐坛男歌手金奖」由郭富城夺得,黎明和刘德华以银奖和铜奖分列其后,张学友获得「四台联颁音乐大奖」。

这就是三大颁奖礼上,天王最后一次同台竞逐的赛果。

鼓勇而上的郭富城,一路走强,登临巅峰而犹有余力,在他而言是意犹未尽。

这一年,若从香港IFPI公布的销量周榜来看,统治该榜五年的张学友下滑到第三位,郭富城以9冠33周的成绩跃居第一,黎明以5冠31周排名第二,刘德华则以3冠21周的数据稍弱。

次年,黎明宣布退出乐坛颁奖礼,张学友亦开始淡出。

2000年,郭富城第三次夺得无线的「最受欢迎男歌星奖」后开始意兴阑珊,于2001年最后一次出席颁奖礼,留下刘德华一人形单影只,持续出席到2006年。

郭富城从第一年竞逐到不再出席,刚好走过十年,黎明八年、张学友九年,而刘德华则待足十五年。

天王时代,如斯远去。

没有天王身影的颁奖礼,开始落寞而无趣。

失去最顶尖歌手坐镇和支撑的香港乐坛,迅速衰落。

天王之后,再无天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