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年了,长辈给小辈的红包叫做“压祟钱”,祟是古代传说中的小妖怪,意味着压制小妖,不让孩子受到惊吓,新的一年平安健康。

而晚辈给长辈的叫做“压岁钱”,也有称作“压腰钱”的。岁,指的是年岁的“岁”,期盼老人长命百岁。不过现在很多已经统一称呼了,并没有特别区分。

春节来了,不仅长辈要给小的包红包,送上新年祝福,现如今年轻人给老人发的长寿红包也不少呢。初衷是好的,讨个吉利,增进感情。

可如果这金额不对劲儿,发红包的和收红包的心里都有小疙瘩,反倒是不妙了。

父母带娃春节用多给 “压岁钱”吗?儿媳妇:有这实力我就自己带了

小蒙生完孩子后,曾做了一段时间的全职宝妈,可是才没过几个月,家里就感到有些“鸭梨山大”了,在经济上捉襟见肘,不得不求助于公婆过来帮忙带娃。

公婆过来适应了一段时间后,小蒙也顺利找到了一份工作,虽然薪水不是很高,但也算是开了个好头。一家人的生活有了起色。

到了年底,老公过来商量给双方老人压岁钱的事,小蒙按照以往的规矩,打算给双方老人各两千元,公平公正,大家都开心。

老公听完后却支支吾吾,没反对,也没说同意。在小蒙的追问下,老公才吐露真情。

原来公婆上午和邻居一起遛弯,说起了准备年货的事,就提到了压岁钱。邻居说她本来有返聘的机会,为了带孙子都放弃了,儿媳妇过年必须多多表示,才不枉费老人一番心血。

另一位婆婆更加洋洋得意,“我儿媳给买了貂,说老人就好这个,你说咱也不差钱,不就是看重孩子的心意吗?”

或许是被大家的话触动到了,所以老人回来也开始拐弯抹角地打听压岁钱的事。

不说不要紧,这一说小蒙就有些坐不住了。“家家有本难念的经,我要是有这实力就自己带了,还用麻烦他们吗?”

说着说着小蒙委屈起来,还落下了眼泪。每家的情况不一样,按理说老人付出了辛劳,的确应该多给压岁钱的,可经济实力她不允许啊!

老公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:既然丈母娘没带娃,那就给一千,然后给自己父母三千,这才算公平。

小蒙越听越来气,“敢情我这个女儿是白养了吗?挣钱少就得低人一等?你们家也太欺负人了吧!我的爸妈不是爸妈吗?”

过年了,给老人多少压岁钱合适?

在古代农耕社会,一个家族通常是由长辈来把控钱财分配的,他们是一家之主,自然压岁钱也是由他们来掌控的,所以长辈给小辈的居多。

到了现代社会,情况恰恰相反,年轻人手里反而有了更多可供支配的收入,到了春节来孝敬老人,小辈给长辈红包的逐渐蔓延,成为一种新的趋势。

这种“反哺”的形式,不仅表达了年轻人的孝心,也体现出了一种敬畏之心,是值得提倡的。但要怎么给老人压岁钱合适呢?主要看这三方面。

★看实力

年轻人组建了自己的家庭,给老人红包也应量力而行,不能盲目攀比。家财万贯的,给老人一万不嫌多,家底单薄的,给老人一千也不嫌少。

过年关键是个年味儿,过的是个“人团圆”。明事理的父母,也不会对孩子的红包挑挑拣拣,当然了,兄弟姐妹之间如果实力相当,也不妨打个招呼,给老人的红包别相差太多。

★看感情

有的孩子从小就是在爷爷奶奶家长大的,感情深厚。老人为了孙辈也付出了很多,这些孩子都会记在心里。等到他长大成人了,不管父母那代人给多少压岁钱,自己也会有所表示的。

相反,如果从小感情淡漠,在长辈那里不受待见。逢年过节也可能只是礼节性的发红包,这是因人而异的。

★讨吉利

过年说吉祥话,讨个好彩头是民俗传统了,那么给老人的压岁钱也多半是“整数”或成双。要么就是一些吉利的数字,比如668,888,1088等等。

长辈看到这样的数字,首先心里就乐开了花,也是在表达一种美好的祝福吧。

说到底,压岁钱给多少,真的不能只看“钱”。金钱背后的亲情才是无价的!过年了,抽点时间常回家看看吧,老人辛苦半辈,等的就是儿孙归来,别让他们失望。

最后,你认为老人帮忙带娃,过年需要多给压岁钱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