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有一位500w粉丝的女博主陷入了舆论的旋涡。

大规模的反对和口诛笔伐,让她在不堪忍受中删博控评,选择噤声。

到底是网友不够宽容太暴戾,还是另有隐情?

这次被骂,她冤枉吗?

我们先来看看当事人做了什么:

11月28日晚,这位女博主向自己的500w+粉丝分享了自己去摘避孕环的同时,顺便做了私处保养的过程,并表示要做视频来科普通过避孕环来避孕的事情。

但很快,评论区出现了质疑。

许多网友开始转发评论,有的用亲身的体验和女性长辈经历,来温和阐述上避孕环对女性身体的伤害;

有些脾气急的网友发声怒斥:女博主公开推荐女粉丝上环,这种行为是在自虐和媚男。

后来因为争议越来越大,她迅速开启了评论精选,只留下2条澄清:

1、安全套的避孕效果是98%不是90%,她之前说错了;

2、并强调:自己的配偶不会去做结扎。

针对她公然推荐女性上环这一行为,讨论和批评依旧在持续发酵。

而随后很多网友发现,早在这条微博之前,她就曾在视频中(现视频已删)安利过「上避孕环」的好处,原话是:

(上避孕环)是非常有效的措施,最推荐的一种方式!

而关于上环的缺点,她先是补充:「男朋友不会很快乐,因为进入会觉得有阻碍」;最后才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嘴:医生操作不当女生可能会发炎。

作为一个拥有500w+粉丝且受众大部分是女性的「顶流」女博主,拥有粉丝和流量意味着获得影响力,也意味着需要背负起一定的社会责任。

然而在这些所谓的「科普」视频里,她除了言语之间充斥着对男性x生活体验是否美好的关切,大谈女性上避孕环的好处,淡化上环会引发的后遗症,却浑然不提,避孕环给女性带来的身心伤害!

今天我们就从医学角度来讲讲,避孕环的原理,以及为什么大多数推荐避孕环的人,在有意无意中避而不谈「上环」的后遗症。

大众通常所说的「上环」,其实是节育器的一个不完全准确的代称。

市面上的节育器形状各异,按照特性主要分为两类:

一种叫惰性宫内节育器,用诸如不锈钢、金、银、塑料、尼龙、硅胶等材料制作而成,国内以不锈钢圆环为主,这也是后来我们把女性植入节育器,简称为「上环」的原因。

这类惰性材料做成的节育器的避孕原理是:通过压迫刺激子宫内膜,长期引起体内无菌性的炎症反应,促进前列腺素分泌,来影响精子的活性和着床。

但这类惰性节育器在体内脱落和避孕失败率在 10% 以上,随着新一代活性节育器的推广,它们已在1993年停产。

图源:艺术家周雯静作品《女人系列·节育环》

第二种就是活性宫内节育器,在惰性材料的框架基础上涂满铜离子、避孕药物等活性物质,在保持了惰性宫内节育器的功能基础上,这类活性物质缓慢释出对精子有毒性的成分,同时削弱子宫内膜的附着力。

那么,上环的副作用是什么呢?

不良反应包括:疼痛,感染,月经异常,内分泌失调,大出血,宫外孕,子宫癌,子宫穿孔,纤维化病变,子宫脱垂……

图源:妇产科医师@六层楼先生

关于医疗器械的纪录片《尖端医疗的真相》中,记载过节育器引发的医疗事故,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找来看。

当然,出于计生政策的历史原因,节育环在我国的普及率相当普遍。

据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》数据,1980年-2009年的30年间,我国共实施6.61亿次妇女节育手术,其中上环术2.86亿次,妇女结扎术0.99亿次,流产术2.75亿次。

全世界佩戴节育环的女性中,有2/3都在中国。

图源:艺术家周静雯女士演讲

但是,普及率高不代表有益,从来如此不代表就是对的。

节育环高普及率的背后,是一代育龄女性的血和泪。

我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著名作家莫言在酝酿十几年才写下的长篇作品《蛙》中,就通过文字揭露了当时在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:

为了完成计生任务,书中主角的原配妻子在一胎后被强制带去上环。始终放不下二胎执念的她,通过旁门左道找到阉割猪狗的人帮忙私自取环,文中的描述有一种惨烈的粗暴「用一根铁钩子捅进去,几下就钩出来了」。

但更惨烈的,这个取环的女人怀孕后,计生队很快就发现了,她被强制带去人流,最后命丧手术台。

而她,只是在那个特殊时期里,无数个受害女性的其中一个。

「上环」伴随着几代人不能言说的沉痛历史记忆。

所以大家也就能理解,为什么这位坐拥500w+粉丝的顶流女博主,在推荐其他女性选择上环作为避孕方式的时候,会引发海啸一般的反对声——

即便在当时上环意味着「想生但不能」的被迫无奈;如今上环更多被寄予了「能生但不想」的期望。

但不论是哪一种,上环对女性身体造成的损伤都是一样的。

许多经历过计划生育时代,被强制性上环的女性长辈们,因为未被告知节育环有时效性,没有意识/没有条件在绝经后及时将其取出;结果因为节育环老化,宫颈口萎缩等情况,导致节育环长进肉里,只能连环带肉一起拉出来。

温馨提示:如果身边有女性长辈上过节育环的,记得带她们去医院检查并取出!

哪怕是在医学愈加发达的当下,许多女性也极易遭遇避孕环移位等问题,轻则腹痛腰痛,鲜血淋漓,重则引发子宫穿孔,导致腹腔感染,危及生命!

在这位女博主精选的留言里,她特地提及一点:自己的配偶不会结扎。

但其实,仅仅从避孕效果,维持时长,损伤程度,恢复期,性价比……等多个维度考虑,男人结扎才是最高效便捷的避孕方式!

男性结扎的手术很简单:将输精管打结,把精子困在大本营,阻止它和卵子「相遇」。

男性结扎不仅不会损害正常的生理功能,更有诸多优于女性结扎的地方:

1、它简单方便快捷:比起女性输卵管结扎需要打开腹腔,男性结扎仅需局部麻醉,用时10~15分钟,不用住院,做完就可以立刻回家。

2、效果好,且可逆:男性结扎手术成功率极高,而且可达到永久性的长期避孕效果;如果后期有生育需要,可随时进行复通手术。

总的来说:「输精管绝育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操作简便、损伤小、术时短、并发症少且易于普及推广的方法。」

唯一的问题在于,大家对「男性结扎=绝育」的陈陋观念根深蒂固,导致大部分男性、甚至女性,对此避如蛇蝎。

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统计数据:

2019年全国男性结扎人数只有4742人,同年,女性进行输卵管结扎和放置节育器的人数是3248867。

这意味着:女性通过不同医疗手段避孕的人数,是男性的685倍。

本该是两个人的责任,避孕过程和避孕失败的所有风险,却统统都落在女性身上。

更意外的是,在这个事件中,我发现了一个奇异的现象:

女博主推荐粉丝上避孕环的事件引发热议后,触发反对声最大的,除了部分将避孕责任甩锅给伴侣的不负责任的男性;还有相当大量的反对声音——来自女性。

她们对避孕一事100%落在女性身上毫无怨言,却认定「上环」属于个人自由,其他女网友对避孕环后遗症的科普和劝阻,被视作妨碍她们行使「上环自由」,要求别人闭嘴。

甚至还有女网友表示被这事「种草」了避孕环,准备实施起来。却始终对男性应该戴套、结扎等「避孕责任」避而不谈。

到底是真心向往自愿上环的「自由」,还是因为没能力说服另一半避孕,才不得不两害相权取其轻,然后自欺欺人地安慰自己「我是自愿的」?

正如同你没法把「戴头巾」、「裹脚」、「束腰」当成个人自由去推崇和倡导一样:

向下的自由,不是自由。

我想起妇产科大V@六层楼先生分享过一个病人的故事。

一位女患者在上环后,因为避孕环移位直接穿透了子宫,扎在直肠上引发出血。情况危急,如果贸然取出可能引发腹腔感染,当地医院都不敢做手术。于是女病人远赴而来,冒名找到医学界泰斗级的医生,才侥幸地取出了这枚致命的避孕环。

但不曾想,在手术后没几天,女病人主动找到医生询问能否再给她上一枚避孕环。

医生很吃惊,因为她的身体状况真的不适合再上环。

于是建议她让丈夫通过带套或者结扎来避孕。

这位患者给出了这样的回复:

对这个女患者来说,避孕环对她太重要了,她在上环之前已经做了多次人流。如果没有这枚避孕环,她就只能继续怀孕,去做流产。

而她的丈夫宁可离婚,也不愿意主动避孕。

这个例子看得我一阵唏嘘,也想奉劝诸多女性:

如果在明确了上环有后遗症的情况下,你的另一半宁可伤害你的身体,也不愿主动承担起戴套/风险更小的结扎方式来避孕,那么建议停止自欺欺人,重新审视一下自己在婚恋关系里的地位。

怀孕/生育/哺乳的痛苦是男性无法替代的,只能由女性100%承担,那么避孕的后果就应该让男性承担(至少是分担)。

当然,避孕环作为医学上被肯定的,行之有效的避孕手段,我并没有否认它的功能性。

只是希望更多的女性在做决定之前,能够事先了解过它的后遗症,权衡过利弊再准医嘱。

更重要的是:

比起心疼男人,不舍得让男人受一点罪。不如先心疼一下自己,思考一下:

为什么但凡在需要受罪的情况下,大家第一反应就是让女性来做妥协和让步?

希望所有女性都能爱惜自己的身体,掌握正确避孕方法,树立正确的避孕观,并有底气理直气壮要求另一半承担起避孕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