是演员、编剧的问题,还是导演的问题,情景喜剧为什么消失了?
曾几何时,很多人的小时候都是看着情景喜剧长大的。
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,我们慢慢发现,国内的情景喜剧似乎只剩下了《爱情公寓》这一个独苗。
然而这根独苗也不是原创,疯狂抄袭《生活大爆炸》、《老友记》等著名美式情景喜剧。
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情景喜剧不景气了?
是演员、编剧的问题,还是导演的问题,亦或是情景喜剧已经不适应如今影视市场的运行规律了?
这个问题得综合来看,以六部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情景喜剧为例,一一分析情景喜剧消失的原因。
古装式情景喜剧——《武林外传》。
《武林外传》里的生活很市井,很具烟火气,就像你我的日子一样,只不过套了个古装的外衣。
他们吃的是粗菜淡饭、赚的是蝇头小利、住的是茅屋采椽、穿的是粗布麻衣,没有一点富贵人家的样子。
剧中有一种“欢言得所憩,陶然共忘机”的快乐,有一种“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”的知足。
受了委屈,失了意;倒了霉运,分了手;挨了责备,丢了钱;遭了白眼,犯了怵,可以上屋顶。
皓月当空、闲来无事、千里追凶、谈情说爱、哭鸡鸟嚎、促膝长谈、好勇斗狠,也可以上屋顶。
可现在的国产电视剧还有这种接地气和简单的快乐吗?
这种普通人家的生活,在国产剧中早就看不见了,穷人已经被国产剧物理性阉割了。
很多所谓的职场剧和现实剧,里面的角色演的是一个个工薪阶层,可是他们住的却是拥有落地窗,位于市中心的大房子。
这样的人物设定让普通观众怎么产生共情,所以国产剧的失真使白展堂、佟湘玉、吕秀才、李大嘴、郭芙蓉、莫小贝不见了。
军旅式情景喜剧——《炊事班的故事》。
也许看惯了主旋律的年轻观众无法想象,军旅题材也可以无厘头,并且寓教于乐,《炊事班的故事》做到了。
剧中的胖洪、大周、老高、小胡、小姜、小毛,他们是空军场务连炊事班的普通士兵,但他们的生活一点也不平凡。
班长胖洪时刻以一个老兵的姿态严格要求自己,副班长老高虽然整天抱怨,可是干起活来从不偷奸耍滑;
采购员大周是一个热心肠的老大哥,经常以搞笑的方式出现,主动帮他人解决问题,尽管结局有些狼狈,但是事情圆满完成;
蒸馒头的小胡有着文人的酸,老是写一些谁也看不懂的朦胧诗,但他也有文人傲骨,遇到困难不轻易退缩;
至于小姜、小毛,一个负责腌咸菜,一个负责打杂,他俩是新兵但他俩也是进步最快的兵。
可是现在的国产剧还有这样人物特点鲜明的角色?
在阿宝色的柔光滤镜下,演员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惨白脸,一模一样的批发妆容,同一流水线的廉价服装。
谁还去在乎角色是否有特点,只要能嗑糖、组CP即可,所以观众的放纵导致国产剧中的人物失去了众生相。
现实式情景喜剧——《编辑部的故事》。
在这部剧中,张国立则是向所有演员展示了男生“娘”应该怎么演。
他不翘兰花指,不浓妆艳抹,也不靠花里胡哨的衣服,甚至留着一小撮胡子,但魔人的小妖精的气质已然被国立姐姐卡得死死的。
虽然出场时间不多,但凭借柔美、可爱的演绎,成了让人鸡皮疙瘩掉一地的可人儿,那股子膈应人的劲儿后劲十足。
可现在的演员有这份功底吗?
他们一个个地在荧幕上为我们贡献着面瘫式的演技,有良知的观众想扔臭鸡蛋都怕浪费粮食。
他们的身份不是演员,只是一个长得有几分姿色的偶像,没有表演半点表演经验,一上来就当主角,然后让观众难受。
这样的演员又怎么可能让剧变好,即使故事异常精彩,可没有一个合适的载体,依然会被关进小黑屋。
抗日式情景喜剧——《地下交通站》。
正儿八经的抗日剧,我们见得多了,可是嬉笑怒骂式的抗日剧却很少,所以《地下交通站》显得弥足珍贵。
《地下交通站》表面上看是一副戏说的样子,但是骨子里比很多抗日剧都主旋律,没有胡编乱造,更没有不顾实际。
因为导演英达讲清楚了为什么要抗日、谁在抗日、怎么抗日、日本人为什么会败,而大部分国产剧连“我是谁、我要干嘛”都弄不明白。
可现在还有英达这样的好导演吗?
90年代末,20世纪头几年,英达的情景喜剧是国内喜剧的标杆,除了《地下交通站》,英达还导演了同样高分的《东北一家人》、《我爱我家》。
然而现在的导演环境又是什么样子?根本不讲究科班出身,甚至连专业都不要求了,毕竟连郭敬明、何炅这类跟导演不沾边的明星都能当导演了。
他们的肆意入局,他们的只顾捞钱,毁掉了影视行业的正向发展,让劣币开始驱逐良币。
成长式情景喜剧——《家有儿女》。
严格来说,《家有儿女》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原创作品,有抄袭《成长的烦恼》的嫌疑。
但是《家有儿女》并没有像《爱情公寓》那样大范围的汉化,而是在其中加入了本土特色,让《家有儿女》落了地。
剧中刘星、小雨、小雪,就像一步步成长的我们,我们看着他们长大,也跟着他们一起长大、懂事。
可是现在的国产剧还有这种陪伴式的好剧吗?
《家有儿女》的完结标志着陪伴式国产剧的终结,现在讲究的是养成系偶像,推出的是包装后的虚假,割的是三观跟着五官跑的韭菜。
这样的模式成型后,便要立马走到台前,让粉丝经济最大化,又怎么会安心下来琢磨好东西。
地域特色式情景喜剧——《西安虎家》。
不当导演,不演喜剧的邓超是位好演员,尤其是不与俞白眉合作的喜剧。
可是在十七年前,俞白眉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,俨然是一个才华横溢的编剧,《西安虎家》便是最好的证明。
这是一部具有西北风味的喜剧力作,俞白眉让搞笑变得接地气。
剧本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,演员与角色可谓天衣无缝,场景的布置也是一绝。
很多人曾以为这就是在城墙根某家大院拍摄的,其实完全是影棚作品,当然还有些细节没有处理好,比如字幕与方言不对应的问题,不过瑕不掩瑜。
只是令人感到惋惜的是,曾经那么有灵气的俞白眉,现在怎么成了烂俗喜剧的代表了。
俞白眉的越来越差,是国内编剧的一个缩影,他们不再熬功夫追求质量,转而投向了工业化,产生流水线的产品。
因为这样来钱快,不费劲儿,既应付了投资方,又讨好了观众,反正也没人强求某部剧一定要成为经典,只要一时亮眼的数据。
综上所述,情景喜剧的消失,是多方位的结果。
与演员有关、与编剧有关、与导演有关、与观众有关、与市场有关,时代的更替变化使得情景喜剧被淘汰。
所以有时候对时代结束的告别方式不是撼天动地,而是一阵呜咽。